果树科学研究所
科技动态 >>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枇杷生产技术规程
来源:   作者:江苏省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5日 00:00   查看次数:

为保证北缘本地区(长江下游及环太湖地区)枇杷的生产,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编制。

本标准由江苏省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苏州苏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凯、郄红丽、王华坤、黄颖宏、费艳。

Q/CYTHZX0012015

枇杷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枇杷树相指标、果园群体结构指标、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果实采收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北缘地区枇杷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407.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DB/T46-2008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北缘地区

是适宜枇杷经济栽培的最北区域,主要指的是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及环太湖地区。

3.2

疏花匀果 deblossoming and thinning fruit

疏除过量的花、穗或果实,使果实大小一致,分布均匀。

4 树相指标

4.1初结果树4年~6年生。

4.1.1株产 第4年开始留果,第6年6kg以上。

4.1.2生长量 新梢数以2倍~3倍的倍数增长,新梢年均生长量30cm~40cm。

4.2稳产成龄树7年生以上。

4.2.1产量6000kg~7500kg/ha(400kg~500kg/666.7㎡)。

4.2.2树体 树高3.0m~4.0m、冠径4.0m~4.5m、主干高60cm左右、干周40cm~50cm(距地面20cm处)。

Q/CYTHZX0012015

4.2.3稳产树春、夏、秋梢比例为3:6.5:0.5。

4.2.4树冠花量分布 树冠上、中、下部比例为4:3:3。

4.2.5树冠留果量分布 上、中、下部比例为3:4:3。

4.2.6稳产树春梢与带花果梢比例为1:1.2左右。

4.2.7全树果梢比4:3左右。

4.2.8每结果梢座果数1只~3只。

4.2.9新梢生长量 春梢5cm~15cm,夏梢10cm~30cm,秋梢10cm~20cm。

5 果园群体结构指标

5.1覆盖率初结果园50%~60%,成龄园80%~90%。

5.2树冠行间距 平地成龄树0.5m~lm。

5.3成龄树树高不得超过株距。

5.4植株树相整齐度90%以上。

6 园地选择与规划

6.1园地选择

6.1.2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高于15℃,年降雨量1000mm~1300mm,≥10℃的年积温5000℃以上。

6.1.3土壤条件

土壤以砾质土或砂质壤土为宜,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应在1.0g/kg以上,土层深厚,土层在60cm以上,地下水位1 m以下,土壤PH值5.5~7.5,以PH值6.0左右为宜。其他按GB/T18407.2-2001执行。

6.1.4水质、大气质量

按GB/T18407.2-2001规定执行。

6.1.5地形地势

坡度在25°以下,相对高度在100m以下山地。坡度6°~25°的山地、丘陵,建园时宜修筑水平梯地。坡度过大、山脊突出地段及风口均不宜栽种。

6.1.6其他

按GB/T18407.2-2001规定执行。

6.2园地规划

修筑园地的道路、排灌和蓄水、附属建筑等设施,营造防护林。防护林选择常绿速生树种。平地及坡度在6°以下的缓坡地,栽植行为南北向,采用长方形栽植。坡度在6°~25°的山地、丘陵地,栽植行的行向与梯地走向相同,采用等高栽植。

7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抗寒性较强的冠玉、白玉、青种、鸡蛋白等品种。

Q/CYTHZX0012015

表1 主栽品种主要性状

品种

果形

平均单果重(g)

可溶性固形物(Bix)

果色

肉色

可食率

(%)

其它特性

冠玉

圆形

42.6

13.4

乳黄

淡黄白

66.2

耐贮、抗寒

白玉

扁圆

33.1

13.0

淡黄

乳白

68.3

早熟、味佳

青种

圆球

36.2

11.6

淡黄有青斑

淡橙黄

66.0

晚熟、耐贮

鸡蛋白

倒卵圆形

35.6

12.5

淡黄

乳白

68.9

晚熟、耐贮

8 栽植

8.1苗木质量

按DB/T46-2008规定执行。

8.2栽植时间

一般在9月~10月秋梢老熟后或2月~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冬季有冻害的地方宜在春季栽植。容器苗或带土移栽不受季节限制。

8.3栽植密度

一般山地株行距在4m左右,亩栽40株左右,平地株行距4×5m,亩栽33株。

8.4栽植穴

8.4.1山地按行株距挖穴,直径80cm~100cm,深60cm~80cm,每穴施厩肥20kg~25kg。表土回穴,其上再覆纯表土高于地面20cm,灌水踏实,待植。

8.4.2水网平地采用深沟高畦,畦沟深30cm,宽40cm并开根颈沟(深10cm、宽30cm);或采用筑墩,墩高40cm。基肥用量按8.4.1。

8.5栽植技术

裸根苗,将苗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苗边填回土边提苗,盖上少量细土,踏实;带土球苗或容器,将带土球苗放置穴中央,扶正苗木进行培土,捣实土球周边的土。栽植深度以根颈露出地面5cm~10cm为宜。种植完毕立即浇足水,在树周围做一直径约为1.0m的树盘,用草覆盖树盘,植后10d内遇晴天应隔3d~4d浇水1次。

9土肥水管理

9.1土壤管理

9.1.1深翻扩穴,熟化土壤

深翻扩穴一般在秋梢停长后进行,从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逐年向外扩展40cm~50cm。回填时混以绿肥、秸杆或有机肥等,表土放在底层,心土放在表层,然后对穴内灌足水分。

9.1.2间作或生草

Q/CYTHZX0012015

枇杷园实行生草制,种植的间作物或草类应是浅根、矮杆,以豆科植物或三叶草为宜,适时刈割翻埋于土壤中或覆盖于树盘或用作饲料。

9.1.3覆盖与培土

高温或干旱季节,提倡树盘内用秸秆等覆盖,厚度10cm~15cm,覆盖物应与根茎保持10cm左右的距离。培土在冬季中耕松土后进行。可培入无污染或经无害化处理的塘泥、河泥、沙土或枇杷园附近的肥沃土壤,厚度8cm~10cm。

9.1.4中耕

每年1次~2次,第一次结合夏季扩坑深翻一次;第二次在冬季进行,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8cm~15cm,坡地宜深些,平地宜浅些。雨季不宜中耕。

9.2施肥

9.2.1施肥原则

按NY/T 496—2002规定执行。

9.2.2施肥方法

9.2.2.1土壤施肥

沟施,在树冠滴水线处挖沟(穴),深度30cm~50cm,东西、南北对称轮换位置施肥。

撒施,耙开表土层,施肥覆土或全园撒施,再进行浅中耕。

9.2.2.2叶面追肥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进行叶面追肥。使用的叶面肥种类及浓度为:生长前期喷0.3%~0.5%尿素和0.12%~0.4%磷酸二氢钾,果实膨大期喷0.3%~0.5%磷酸二氢钾。高温干旱期应按使用浓度范围的下限施用,果实采收前20天内停止叶面追肥。

9.2.2.3施肥量

三要素比例和施肥量见表2,表土浅的山地适量增加。

表2枇杷用肥量指标(kg/666.7㎡)

树龄

氮(N)

磷(P2O5

钾(K2O)

1-2年生

1.9

1.0

2.3

3-4年生

3~3.5

1.5~2.0

2~2.5

5-6年生

4~5

2.5~3.0

3~3.5

7-8年生

6~7

3.5~6.0

5~8

9-10年生

10~11

8.5~9.0

9.5~12

15年生

12.5~15

10~12.5

12.5~15

20年生

16~18

11.5~14

13.5~16

9.2.3施肥技术

Q/CYTHZX0012015

9.2.3.1幼龄树

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少量多次。春、夏、秋梢抽生期施肥4次~6次,有冻害的地区,8月以后应停止施用氮肥。施肥量应由少到多逐年增加。

9.2.3.2结果树

9.2.3.2.1花前肥

9月下旬至10上旬,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复合肥,用量占全年50%。

9.2.3.2.2壮果促梢肥

3月下旬至4月初,多施磷、钾肥等速效肥,用量占全年20%。

9.2.3.2.3采果肥

采收结束前一周施下,施速效肥,以氮为主,配合磷钾肥,用量占全年30%。

9.3水分管理

9.3.1灌溉

要求灌溉水无污染,水质应符合GB/T18407.2-2001规定。

枇杷树在4月上中旬果实迅速膨大期和采果后7月~8月高温干旱季节对水分敏感。此期若发生干旱应及时灌溉。

9.3.2排水

及时清淤,疏通排灌系统。多雨季节或果园积水时通过沟渠及时排水。果实采收前多雨的地区还可通过地膜覆盖园区土壤,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果实品质。

10 整形修剪

10.1原则

因地制宜,因树因品种修剪,达到通风透光、矮化树冠、立体结果、省力增效的目的。

10.2适宜树形

10.2.1主干分层形

树高小于4.0m,主干高60cm左右,3层~4层,层间距60cm~80cm,主枝数第一、第二层3个~4个,第三、第四层l个~2个,全树共有主枝10个~12个,一、二层主枝有副主枝2个~3个。

10.2.2双层杯状形

树高小于3.0m,干高50cm~60cm,第一层主枝留枝3个~4个,其上1m~1.5m处留2个~3个枝为第二层主枝,上下层不重叠,中心干截顶。

10.2.3多层主干形

树高小于4.0m,离地面30cm~60cm,配置第一层主枝,随主干的延伸每年间隔30cm~45cm留主枝1个,共留4层~5层,从第5层~6层处断主干。

10.3幼树整形

定植后在主干50cm~60cm,选留角度合适、生长健壮的3枝~4枝作为第一层主枝,应

Q/CYTHZX0012015

及早除去无用萌芽。以后三年按照10.2.1、10.2.2、10.2.3树形要求继续培养主枝和侧枝,必要时拉枝直至树形基本形成。

10.4修剪

10.4.1修剪时期

枇杷修剪在以下三个时期进行,春剪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果时,夏剪在6月上中旬采果后,秋剪在10月上中旬现花蕾初花期。

a)春剪,幼龄树按照选定树形,抹去多余萌芽。结果树疏除衰弱枝、密生枝、徒长枝、枯枝。衰老树删除多余枝梢,在适当的角度及树枝方位选择2年~4年生枝进行更新短截修剪,及时抹芽,并防日灼。

b)夏剪,幼龄树白玉枇杷等少量萌芽强的品种,仍需抹芽。结果树疏除密生枝、纤弱枝、病虫枝,对已结果的有叶结果枝短剪,疏除无叶结果桩或结果枝果轴;对过高的植株回缩中心干,落头开心;对部分外移的主枝进行回缩。

c)秋剪,结果树删除过密结果母枝及生长不充实侧生结果母枝。衰老树疏除枯枝、病虫枝、弱枝、交叉枝等。

10.4.2修剪量

a)结果树一般每次修剪、删去枝量控制在总枝量的10%~20%。

b)衰老树更新修剪。第一年春剪删去短截枝梢数占总梢50%~60%;第二年上年保留的40%~50%再删去、短截。

10.4.3伤口保护

因为枇杷伤口不易愈合,伤口直径在15mm以上,要加强保护,削平伤口,涂上油石灰等保护剂。

11 疏花匀果

11.1疏花穗

11.1.2时间

10月下旬~11月上旬。

11.1.3原则

疏穗的程度依品种、树势、树龄来决定。树势较弱或分枝较多的品种宜多疏,反之则少疏。树冠顶部多疏,中部少疏;壮年树少疏,老树幼树多疏。

11.1.4疏穗量

一般为保留全树枝梢数的60%~70%,疏除30%~40%。疏去树冠顶部的l/2,中上部的l/3,中下部的l/4梢的花穗。

11.1.5方法

疏穗时应保留一段穗轴,折口要齐,切忌拉裂。

11.2匀果

Q/CYTHZX0012015

11.2.1时间

3月底至4月初,或在寒害过后气候正常能辨认受冻害果时进行。

11.2.2原则

看树留果 树势强可多留,反之则少留。看头(梢)留果 结果枝粗壮,叶多且大可多留,反之少留。一般3片~4片叶留1只果,8片~10片叶留2只~3只果。看果留果大小整齐,分布均匀,果形大的留住。看品种留果 大果形1-2只/穗,中果形2只~3只/穗。

11.2.3留果量

树冠顶部l/3梢上留果,树冠中上部l/2梢上留,树冠中下部可适当多留。一般留果量比实际产量多10%。

11.2.4方法

先疏冻害果,再疏密生果。尽可能保留中部果,疏去顶生果穗,每穗留果成鼎足之势。匀果同时,按树势和留果量,可出一部分空梢,作为疏花穗的补充措施。

12 套袋

12.1果袋选择

可选择枇杷专用袋。

12.2套袋时间

在最后一次疏果时进行,套袋前喷施一次杀虫杀菌剂。

12.3套袋方法

套袋时按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顺序进行,套袋时先把果穗基部1片~2片叶束在果穗上,再将纸袋罩裹果穗后封口。

13 病虫害防治

13.1防治原则

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的规定。

13.2防治对象

13.2.1主要病害

危害叶片的主要有斑点病、角斑病、灰斑病,危害果实的主要有炭疽病。

13.2.1.1叶片病害

斑点病、角斑病、灰斑病。

13.2.1.1.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做好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控制病菌的繁殖和蔓延。

13.2.1.1.2在冬、春季清扫落叶,剪除病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13.2.2.1.3在春梢、夏梢和秋梢抽发时,选用1:1:200倍波尔多液或40%灵福可湿性粉剂1: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

13.2.1.2炭疽病

Q/CYTHZX0012015

13.2.1.2.1结合防治叶片病害,摘除病果,集中处理。

13.2.1.2.2药剂防治 在果实着色前一个月,喷药保护,药剂同叶片病害。

13.2.2主要虫害

黄毛虫、天牛、苹果密蛎蚧、螨类(全爪螨和瘿螨)等。

13.2.2.1黄毛虫

13.2.2.1.1冬季清园烧毁落叶、断枝刮刷树皮缝隙,并涂白。

13.2.2.1.2利用1龄~2龄幼虫集中危害期进行人工捕杀。

13.2.2.1.3在幼虫孵化期,喷布20%杀灭菊酯4000倍~5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1:3000

倍液,隔5天一次,连续2次~3次。

13.2.2.1.4天敌保护 保护腿小蜂、舞毒蛾、黑病姬蜂等天敌。

13.2.2.2天牛

13.2.2.2.1早晨或黄昏时人工捕杀,并将新近受害的枝梢及时剪除烧毁。

13.2.2.2.2将新近被钻通的相邻二个排粪孔,清除粪便后,用铅丝将幼虫钩出。对于虫道较深幼虫不易钩出的,应塞入蘸有20倍~50倍敌百虫农药的棉花球,或用注射器注射。

13.2.2.3苹果密蛎蚧

13.2.2.3.1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抗力。

13.2.2.3.2冬季清园,减少越冬虫源。

13.2.2.3.3于8月上旬第二代若虫孵化盛期,用25%的扑虱灵1:1000倍~2000倍液,间隔10天~15天,连续喷2次。

13.2.2.4螨类(全爪螨和瘿螨)

13.2.2.4.1消灭越冬螨,减少虫口基数。冬季刮去树干翘皮后,对树干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并对树冠喷洒波美1度石硫合剂。

13.2.2.4.2夏梢抽发至5㎝~10cm长时第一次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5%三唑锡1:20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1:15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1:1500倍液。视虫情可间隔20天~30天再喷药一次。

14 自然灾害预防

14.1防冻

14.1.1增施花前肥,增强树势,增强抗冻能力。

14.1.2培土护干,主干涂白,束枝束叶防幼果冻害,灌溉防燥冻,摇雪防压折大枝。

14.1.3灌水、覆草、覆膜保护,进行叶面追肥,提高树体抗寒力。

14.2防果实日烧和裂果

14.2.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料,提高抗病能力,同时保持土壤含水量稳定。

14.2.2套袋保护

14.3防枝干日烧病

Q/CYTHZX0012015

14.3.1培养合理树冠,使树干不暴露在强日光照射下。

14.3.2对可能发生此病的树干部分,在7月份用石灰浆涂白。

14.3.3对已发生此病的树,在3月用刀刮除死皮,用50%多菌灵50倍液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涂伤口。

14.4防风

14.4.1营造防护林。

14.4.2竹木绑扎,大石压根。

15 采收

15.1时间

5月底~6月上旬,果实全部转为乳黄色。

15.2方法

选黄留青、分批采收。

采摘时捏住果柄,不触及果面,防止果面毛茸脱落或果面受伤,用果剪逐个剪取,轻采轻放,果梗留15㎜长。

15.3包装

采下的果实应及时分级包装,包装一般用竹篓或果箱,内部衬垫,横放排列,箱口留60 mm~70mm,上覆草纸,再封盖,外运出售。

上一条:茶果病虫情报           下一条:果树病虫情报

相关文章
·茶果病虫情报 2020-08-12
·枇杷生产技术规程 2016-12-05
·果树病虫情报 2012-09-27
·洞庭山主要果树(茶)发展策略分析 2012-09-26
·洞庭山碧螺春产销的发展 2012-09-26
·叶面施肥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2010-09-20
·杨梅深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2009-10-26
·日本发现枇杷叶含有抗癌物质 2004-09-26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管理  您是第 位浏览者

Copyright©2018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管理中心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西泾路4号 电话:0512-66282011 邮编:21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