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枇杷专家系统

                                                                


欢迎光临白沙枇杷专家系统


太湖地区气候 土壤特点

 

太湖四周及湖中多山,历来即有所谓“太湖七十二峰”之称。洞庭山马迹山和光福的邓尉山仅是这些丘陵的一部份.这些残丘由于经过长期淋浴侵蚀,高度都不大,一般在200-300米之间。洞庭西山最高的缥渺峰也不过334米。峰顶都比较浑圆,组成岩石以五通系石英砂岩和砂页岩为主,少数地方如洞庭山的元山等地有中生代石灰岩。由于地盘下降由谷沉溺,有的成为湖湾,有的则满填坡积和洪积物成为幽深而平坦的谷地,当地称为“坞”,是本区枇杷等果树主要分布的地带。

本区山势虽然不高植物的垂直分布却很明显。山顶以杂草为主,山腰以栎属植物和马尾松主。由于地形地势,坡度大小,植被的疏密等的不同,山坞与由坞之间,南坡与北坡果树种类及经营方式等彼此都有差异.

本区所处纬度位置较低,且有湖水调节年平均气温16.1 1月平均气温2.9 7月平均气温29℃,绝对最低气温—8.7℃,最高374℃,平均初霜期11月下旬,终霜期3月中旬,年降雨量1109毫米蒸发量1100-1390毫米相对说度85%;全年日照时数2900小时以下。由于气温高,日照少,湿度大,故枇杷等常绿果树得以生长和发展。

本区土壤属砖红壤化黄壤类型,由于地形地势成土岩层及人类的影响彼此之间差异很大。

在山顶15°-30°的陡坡地带,母质由五通系石英砂岩及砂页岩发育而成。土层厚薄不一,一般60厘米以内,全剖面多崩介性,含大小砾石,腐殖质含量低呈酸性反应PH 4.5-5.0。由于受人类直接影响较小,植物种类以草本植物马尾松、白栋等为主果树仅有少数野生杨梅、君迁子、老鸦柿、金樱子等生长。在由腰或山脚3°-20°的坡地或平坦的谷地为五通系石英砂岩和砂页岩的风化体,经连积而形成的坡积层发育而成的土壤,土层深厚质地从粘壤土至粘土,砂粘不一,呈酸性反应P H 4.5-6.5之间,亦有P H 4.6的。尚未开垦的地区,生长着马尾松和多种常绿阔叶种树种如冬青,石栎,青刚苦储,香樟,柞木,四山山矾( Symplocos, setchuensis Brand),马饭树狭叶栀子(Gandendia angusta Mevicll)等,个别地方还生长着本省少见的木荷(Schima superba Gand et champ)。开垦的地区都经人工用石块筑成梯田,上面堆积一层厚薄不等的湖泥以栽植树,由于地形果树类,开发年代等影响,局部间差异很大。

在滨湖和山麓坡地之间隔起的湖滩地带,土壤由粘性湖积物发育而成,地势一般平坦,潜水面均在1米以下,是当地果树最集中栽培的地区,特别在洞庭山大多数的柑橘分布在这一地带,由于受人类耕作的影响局部差异较前一类更大,土壤剖面呈淡灰棕色暗灰棕色PH4.5-6.6,土壤质地砂粘不一。一般偏粘有良好的物理性,孔隙的分布和形态大小均匀适宜,有较好的团粒状至块状结构.因此具备了良好的保水和透水性壮,但由于地近湖滨容易受水位起伏的影响,常使果树受旱涝为害。

本区少数地区土壤由中生代石灰岩发育而成土层较深厚,上部疏松,下部略呈紧实,碱性反应PH 6.0-8.5之间,未开垦之地以草本植物为主,零星长着山胡椒,园柏(Juniperus, chinensis Lius)三类;开垦之地多种植枇杷,为枇杷生态分布适宜地带,而柑橘和杨梅未见生长。这类土壤面积虽然很小仍然存在差异。

石灰岩母质果园土壤性质比较

地点

地势

母质

表土性质

底土性质

主要果树

西洞庭山东湾

海拔2010度坡地

石灰岩风化体

砾质粘土夹母岩碎砾ph7.5

粘土夹多量大形砾石ph8.5

枇杷

西洞庭山黄读山

谷地

石灰岩谷地堆积物

粘土

ph6.0

粘土

ph6.0

枇杷、银杏、枣

洞庭山果区果树种类较多,大约30多种,是常绿果树和落叶果树的混交区,其中以杨梅、柑橘、枇杷、梅子为最多,板栗、白果次之,垂直分布以杨梅最高180-280米,其次为板栗、枇杷150米左右,其它种类多在70米以下。

本果区野生果树亦有30余种。在光福普遍采用石楠作为枇杷的砧木结果良好这在其它果区少见的。